中医养生:秋季润燥防秋燥,轻松应对季节转换144


[中医养生科普小报]

金秋送爽,丹桂飘香,秋高气爽的季节让人心旷神怡。然而,秋天的干燥气候也容易让人感到口干舌燥、皮肤干裂、便秘等不适,这就是中医所说的“秋燥”。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自然,秋季养生重在“润燥”,通过饮食、起居、情志等方面的调理,帮助我们平稳度过秋季,为冬季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。

一、秋燥的症状与危害:

秋燥主要表现为肺燥和津液亏损。肺燥的症状包括干咳少痰或痰黏不易咳出,鼻干咽燥,甚至出现口鼻出血等;津液亏损则表现为皮肤干燥、瘙痒、脱屑,大便干燥,甚至出现尿少、便秘等。长期处于秋燥状态,会削弱人体抵抗力,容易引发或加重呼吸系统疾病,例如感冒、支气管炎等,对皮肤健康也不利。

二、中医养生之润燥妙方:

中医认为,秋季养生要以“润燥”为主,通过饮食、起居、情志三方面的调理,达到养阴润肺、益气生津的目的。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生方法:

(一)饮食养生:

1. 多喝水: 秋季气候干燥,补充水分至关重要。除了白开水,还可以喝一些滋阴润燥的汤水,例如银耳莲子汤、雪梨川贝汤、百合莲子羹等。这些汤水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,能够有效缓解秋燥症状。

2. 多吃润燥食物: 秋季饮食应选择一些甘润质厚、富含维生素和水分的食物,例如:
梨:性寒味甘,具有润肺止咳、生津止渴的功效。
萝卜:性味辛甘,具有清热生津、润肺止咳的作用。
蜂蜜:性平味甘,具有润肺止咳、润肠通便的功效。
芝麻:性平味甘,具有滋养肝肾、润肠通便的作用。
银耳:性平味甘,具有润肺滋阴、益气和血的作用。
莲子:性平味甘,具有养心安神、补脾止泻的功效。

3. 少吃辛辣刺激食物: 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加重秋燥,应尽量少吃或不吃。

(二)起居养生:

1. 早睡早起: 秋季宜早睡早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,有利于养阴敛阳,提高机体抵抗力。

2. 适量运动: 秋季气候宜人,适量进行户外运动,可以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。但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,以免耗损阴津。

3. 保暖防寒: 早晚温差较大,要注意保暖,防止着凉感冒。

(三)情志养生:

1. 保持心情舒畅: 秋季容易让人产生伤感的情绪,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过度悲伤,影响身心健康。

2. 调整心态: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,更好地应对秋燥。

三、秋燥食疗推荐:

以下推荐两款简单易做的食疗方,帮助大家轻松应对秋燥:

1. 雪梨川贝汤:

材料:雪梨1个,川贝母5克,冰糖适量。

做法:将雪梨去皮、去核,切成块状;将川贝母洗净;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,加适量水,煮沸后小火慢炖30分钟即可。

功效:润肺止咳、化痰止喘。

2. 银耳莲子汤:

材料:银耳1朵,莲子30克,冰糖适量。

做法:将银耳泡发后撕成小块;将莲子洗净;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,加适量水,煮沸后小火慢炖1小时即可。

功效:润肺滋阴、益气补血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以上食疗方仅供参考,具体用量需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调整。如有不适,应及时咨询医生。

总之,秋季养生重在“润燥”,通过合理的饮食、起居和情志调理,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缓解秋燥症状,保持身心健康,迎接美好的冬季。

2025-05-23


上一篇:中医养生慧善堂:从古方智慧到现代生活调理

下一篇:南怀瑾先生倡导的中医养生坐姿:身心合一的健康之道